English

老北京的除夕情思

2000-01-30 来源:生活时报 萧永利 我有话说

一晃儿,人过中年,离龙年春节愈来愈近了,我想起儿时的过年,这也算一种怀旧吧,但感觉却十分温馨而甜蜜。

那时的北京人生活十分清苦,对过大年不仅是一种幸福的期盼,更是一种隆重的迎候。民谣唱道:“老太太别心烦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。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,糖瓜日;二十四,扫房日;二十五,冻豆腐;二十六,去炖肉;二十七,宰只鸡,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守一宿;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多古朴而真挚的民俗呀。孩子们对过大年的心情更兴奋,“穿新衣,放鞭炮,丰盛年夜饭,长辈压岁钱,逛厂甸,买玩艺儿。”哇,好开心呀。

当然最忙碌、最辛苦的是大人们。那时我住在城北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杂院里。除夕这天,不仅家家户户做好准备,而且大家齐动手,扫院子,贴春联,挂红灯笼,年的气氛更浓了。暮色降临,前后院灯火通明,笑语喧哗,主妇们齐展厨艺,团圆年夜饭就要开始啦!后来我参加工作在大饭店做了几十年厨师,我至今回忆,那年月的北京人除夕家宴,绝对是十足的“京味”。一则是风俗使然,另外也是为了过年尽兴玩乐,很多“年菜”实际上除夕前就做好了。“年三十晚宴”不过是首次亮相。我母亲是满族人,做一手好菜。红亮的炖肉,喷香的粉蒸肉,馋人的四喜丸子,酥脆的炸松肉,早预备好了。南墙根石板压着的瓦盆里取来的“鱼冻儿”、“肘花冻”晶莹剔透,蘸上烂蒜汁儿,好爽啊!母亲取下蒸锅把准备停当的“炒木须肉”、“炸藕合”、“炒五彩咸什”、“糖醋鱼”等依次烹罢,八仙桌上菜丰碗挤,父亲打开“二锅头”,打开葡萄酒,我抢着一一斟满,父亲疼爱地劝母亲歇一歇吧,母亲脸上浮着满足的笑,又取来老少都爱吃,年饭少不了的“芥末墩儿”、“萝卜辣菜”,才擦去额上的汗坐下。除夕的年饭真好吃、除夕的年夜真热闹,零星的鞭炮响起来,清亮的夜空,眨着眼睛的星星,都在注视着过年的人间百姓,等待着新年的钟声,等待着火树银花的不夜天。现在看起来,过年的感觉如同清风和蜜糖,让人从里到外透着舒爽、甜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